7月29日,由青岛市科协指导,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共同主办的“凝青聚力·人工智能大爆发背景下的传统工科发展新路径交流活动”在山东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市战略科学家、北京工业大学教授赵衍刚,青岛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王辉,青岛市科协国际部(人才联络部)二级调研员刘秀峰,青岛市科技局科技人才处副处长韩凯明,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孙开师,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院长、教授王崇革以及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等部门相关领导、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活动。本次交流活动由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执行秘书长邵庄、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李为腾主持。
会上,王辉在致辞中指出,本次交流活动聚焦智能建造、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工科深度融合。孙开师致欢迎辞,他向莅临本次交流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领导、代表对山东科技大学工作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赵衍刚详细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工程风险评估中的潜力与挑战,他强调,目前人工智能在工程风险评估领域缺乏统一的AI风险评估认证机制和工程数据碎片化处理能力等问题,并分别在数据处理和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建议。
郭梅阐述了科研团队在忆阻器和类脑智能信息处理方面取得的突破,她指出,忆阻器具有高密度信息存储、易集成、低功耗类脑神经形态计算等特点,并介绍了团队基于忆阻器的类脑功能融合传统电路设计后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管晓明做了有关隧道爆破关键技术的报告,他强调,隧道爆破施工邻近结构损伤精细评估与控制技术是保障工程安全的核心环节,其关键在于通过多维度监测、智能建模与动态调控实现精准防控,他在复杂环境下穿隧道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分析。
杨旭旭对土建学院山晖团队的建设情况做汇报,介绍了团队在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在青岛地铁、重庆路高架桥、小珠山隧道等地的工程实践情况,他指出,站在新起点,山晖团队将开启新的征程,努力为青岛区域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随后,与会人员围绕AI赋能传统工科的技术革新、传统工科人才培养的挑战、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广泛交流。
此次交流活动的成功举行,为推动人工智能与传统工科深度融合,探索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路径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推进青年科技人才交流、校企成果转化、项目合作、技术对接搭建起了坚实的桥梁。未来,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将继续以“凝青聚力”品牌活动为抓手,聚焦服务青年人才成长所需,持续推动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助力青年人才更好地融入创新体系、融通发展资源,在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