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
  更新时间:2021-12-13 15:37

为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突出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开展了“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经过广泛发动、组织申报、评审委员会评审研究、征求意见等程序,共评选出10名“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和10名“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提名人选。

青岛最美科技工作者是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爱国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在科学研究、学术创新、科技服务以及科学普及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用户、笃力创新,不断提升显示产业新高度

于芝涛 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电子信息集团总裁

自1998年加入海信集团从事研发及相关工作至今已有20多年,主要在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的研发以及面向客厅经济的增值应用服务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是中国最早从事互联网电视业务研发和探索的行业领军人物。推动“聚好看”成长为中国OTT领域最具竞争力公司,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智能终端服务平台;带领视像科技公司由传统单一的电视产品制造商转变为集显示技术研发应用、全场景云平台运营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围绕“显示无处不在、服务无处不在”的理念,打造覆盖家庭-社区-城市全场景的显示生态。近年来,又带领团队在AI智能、容器云、数据中间件等平台层核心技术上不断突破的同时,也在显示技术领域进行深耕布局,使显示芯片、激光显示等成为海信的“新标志”。

为海洋调查与区域海洋学研究作出贡献

于非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考船运行中心总工程师、研究员

山东省泰山学者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优秀人才,曾获海洋创新成果奖特等奖。30年来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从事海洋调查与区域海洋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发表专利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等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共担任首席科学家50余次,航次科考作业“漂”流天数逾2000天,调查足迹从中国近海延伸到西太平洋广阔海域,获得了丰富的物理海洋、海洋生态、海洋地质等信息,为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了第一手信息和数据资料。同时,在海洋调查装备研发方面,着力解决了多项海洋调查“卡脖子”关键技术问题,率先在我国开展了波浪滑翔器、视频浮游生物记录仪、抛弃式湍流剖面仪、55KADCP、国产地波雷达等设备的应用,获取了海量调查数据。

让农技服务遍及全国

王伦世 青岛田野飘香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级农艺师

从事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农业技术培训授课等工作,曾获科技部通报表彰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金草帽农技专家、全国农化服务风范人物、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第七届山东省科普奖突出贡献奖、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科普专家、青岛市高层次人才等荣誉。推广种植业新技术320余项、新品种158种,预报、预防蔬菜病虫害10万多亩,提供农业市场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6000人次。积极推广订单农业,签订定单2000份。年均为农民上课60多天,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800多人次,年均实地指导200天以上,农技服务已遍及全国。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山东乡村广播12396科技热线栏目、青岛电视台《乡风海韵》、平度电视台《田园风》等栏目担任客座专家,为成千上万的农民传授技术;建立“王伦世农技服务工作室”网站,为全国范围内40多个农业技术微信群提供免费技术咨询。

多措并举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王明山 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秉持医疗、教学、科研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理念,从事临床麻醉工作30余年。临床工作中重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推广新的技术和理念,积极开展舒适化医疗,推动加速康复外科进程,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同时从临床出发,长期致力于围术期重要器官功能保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围绕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及电针、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SCI 收录论文1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局项目等 10 余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立德树人,担任青岛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潍坊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50余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

为世界卫生事业贡献中国方案

刘占杰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

自2001年入职海尔以来一直从事生物医疗领域低温制冷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及经营管理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2项、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2019年公司成为青岛市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带领团队以国家生物安全战略目标为牵引,自主创新打破国外30多年的超低温技术垄断,实现从生物安全领域高端装备到物联网生物安全数字医疗新基建的全面创新与转型升级,开创物联网智慧血液安全、物联网数字疫苗安全等医疗健康新场景,引领生物安全产业变革升级,为世界卫生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其中,承担国家发改委“超低温冰箱系列产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打破国外超低温领域关键技术的垄断;超低温冰箱有38个型号获得美国能源之星认证,数量位居全球同类产品首位;自主创新研制我国首台航天冰箱,连续六次参与神舟飞船空间实验任务;自主研发出中国首台太阳能直接驱动疫苗保存箱,太阳能疫苗安全解决方案已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

为国防装备及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李清亮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青岛分所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国防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

作为电波传播领域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才,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电离层某技术研究”、国家重大专项“921工程”着陆场搜救系统研制、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等,为国防装备及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防技术发明奖2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为我国某新概念武器技术研究的开创者之一,提出并研制了我国首个原理试验平台,建成首个中低纬度综合试验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和试验技术跃入世界先进行列;注重电波成果应用转化,形成了多个武器装备的“倍增器”;注重加强基础理论方法创新研究,在长波以下波段电波传播理论研究、海杂波特性基础研究、电离层扰动机理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部分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推动海藻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开发

张国防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

深耕海藻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开发20余载,在推动我国海藻生物制品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普教育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把明月集团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海洋生物制品企业”。突破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海藻源生物医用材料工程化制备行业“卡脖子”技术,实现藻酸盐组织工程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的国产化;攻克岩藻多糖绿色规模化制备,建立了高纯岩藻多糖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实现岩藻多糖原料国产化,推动了岩藻多糖在功能食品、特医食品、生物医用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方面的开发应用。不断完善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构建了科技部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

以科技创新推动纺织产业升级

房宽峻 青岛大学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作为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从教36年来,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0余人,一大批学生成长为知名专家学者、管理技术骨干,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致力于自主创新,先后组织实施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等项目50余项,出版专著3部,授权专利8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围绕企业和纺织行业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进行研发,在纤维功能化与生态印染方面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并在行业内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带领研发团队加快隔离防护用纳纤膜材料的研发,自主设计制造出国际首条纳纤膜连续规模化生产线及相关工艺技术和防护产品制造技术,单台设备生产效率较原有技术提高百倍以上。

精通光器件、光集成和光通讯技术

黄卫平  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以在光器件、光集成和光通讯技术与应用的学术贡献和技术精通而闻名,主要学术成果包括非正交耦合模理论、矢量波束传播算法以及复模匹配和耦合理论等,为光波导和集成器件的模拟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同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商业化,先后创办了两家高技术企业,与海信集团联合创办的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和推出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光通讯产品,成为全球户光电模块技术和市场的领军企业,2020年实现超过四十亿元销售收入,全球排名第三。在学科建设方面, 开创社会信息学方向,研究和开发针对我国特殊人群治理和帮教的学科融合模型和信息技术,为提升特殊人群治理帮教创新理念和技术水平做出贡献。建立了“微纳光电集成芯片”研究团队,开展微纳光电子集成器件和芯片的设计、仿真建模、软件开发等工作,建立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电器件时域和频域(60GHz)测试系统,搭建了与自主知识产权硅基光电集成器件及芯片仿真设计软件配套的高性能计算平台。

助推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

薛长湖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在30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始终以水产品加工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为研究方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为推动我国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引领水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助推海洋强国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研究了大宗水产资源中蛋白质、糖类及脂质绿色加工的科学基础,开创了我国海产品脂质化学与营养学研究的新领域;创新了海水鱼、海参、南极磷虾等大宗水产品和远洋战略性资源的多项精深加工与品质控制关键技术,构建了海洋水产品现代化加工技术体系,形成的理论与技术成果在全国百余家水产品加工和海洋保健食品企业得到推广,显著提升了海洋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与综合效益,为引领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按姓名笔划排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