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市联盟、聚才聚智,用“科创”点亮青岛新格局
作者:回澜听涛 |  更新时间:2021-11-11 15:47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还在创新。

10月21日,“科创中国”青岛创新论坛暨2021“科创中国”企业创新大家谈在青岛举行。与会科学家、企业家围绕提高企业开放发展程度和创新能力开展交流研讨,现场还成立了“科创中国”胶东五市城市联盟、“科创中国”青岛基金投资联盟和青岛市“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并为青岛市“科创中国”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创新服务平台授牌,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

自去年6月获批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以来,青岛紧抓创新的“牛鼻子”,加强科技引领的谋篇布局从未间断。

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再到能源化工,产业基础雄厚的青岛站在了工业互联网加速起势的窗口期,也由此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飞驰而来。

为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承接好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资源,青岛一直不断尝试新打法、新思路,力求将创新要素引向基层、引向企业,搭建高端国际科技领域学术交流平台、科技经济融通平台、海外智力创新创业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得益于“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正潮涌青岛、纷至沓来。此次创新论坛,以“开放发展与企业创新”为主题,更是精准对口将“城市科创方案”做精做细,为城市跃迁撬动更强劲的“助推器”。

成果正在显现——直接服务青岛的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团、新型创新赋能组织、全国学会与青岛开展合作……科协作为一个着眼全国、立足青岛的科创资源大平台,用平台的资源聚合创造着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

1、三张“王牌”,量身定制

“抱团”发展,是城市群战略的核心要义。

胶东经济圈是山东最具发展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而细论经济的“粘合”,交通顺达便捷只是基础,基础之上更要追求开放深化扩展,产业协同共进,在互补的优势中实现效能的最大化。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青岛、烟台、潍坊、威海和日照市科协成立了“科创中国”胶东五市城市联盟,在人才智力与网络潜能层面再做深层疏通,用好“科创中国”这个平台。

以“会展赛”平台搭建为例,2021年初青岛即入选了“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十个典型案例。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的时速 350 公里“复兴号”动车组研制、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GPU并行处理架构的新一代超声诊断仪关键技术等,入选2020年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占榜单总数接近十分之一。

五市联盟,就是要充分发挥青岛的带动辐射作用,加速“科创中国”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在五市落地,实现资源的联通与共享:

打造一批高端科技展会、共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落地一批学会服务站、举办一批科技赛事、培育一批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真正做到汇集全球人才、学术、产业资源。

当然,流动的科创要素中最核心的是“人”与“资本”。

青岛市“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可谓是本次创新论坛的最大亮点之一:

汇聚最顶尖的头脑——100名左右青岛市顶尖、知名的青年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致力做出最实际的功效——对标中央、省、市部署、国家战略,聚焦前瞻性、战略性命题,凝聚国内外共识,谋划长远发展,为科技经济融合贡献青年智慧。

在青岛市青年科学家协会副会长姜大川看来,“百青会”就像一条纽带,把青年自身的成长和科创中国相衔接,最终以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智慧集成来支撑和推动科创中国的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科创中国”青岛基金投资联盟同步成立。青岛,想要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科创企业发展和壮大的理想之地,就要构建多样化、丰富灵动的科技生态系统。

而这离不开高效的资源整合,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融资服务和交易平台。联盟的成立,就是要借“品牌效应”,进一步协助引入优质项目、优质财富管理机构落户,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的整体实力、竞争优势,将青岛打造成为“科创中国”标杆示范城市。

2、从“顶层设计”到“基础服务”,新赛道、新跑法

与单纯的科学研究不同,科创是一项包含了政、产、学、研、金、服、用等众多资源要素的系统工程。要构建生动勃发的科技生态,就要在制度上下苦功。

面对企业,多么“细致入微”的“贴身服务”都不为过,而需求就是科创落地最精准的导向。

政策层面,青岛先后出台了《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青岛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管理暂行办法》《青岛市建设“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明确了科技企业、创新平台、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措施以及项目、人才等落地的激励措施,用真金白银、身体力行地引导企业聚焦科创。

对于那些创新需求迫切的企业主体,青岛构建了“手把手”式的协同推进体系。比如,在青岛市科协设立了青岛市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服务中心,指导企业入驻“科创中国”平台,发布需求,寻求合作。通过一个“先锋群”,带动一批创业人,帮助科创性思维的企业人才运用集体智慧和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规范化运营、迭代式成长。

此外,就“人才”这一特殊关节,青岛始终紧盯“头部资源”。

经过持续联系与对接,目前直接服务青岛的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团已达到28家,其中专门成立了中国电子学会“工业互联网”青岛科技服务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端医疗装备”青岛科技服务团;

2020年11月,10家全国学会集中来青,开展服务青岛活动;

2021年3月,青岛组织部分区市、企业赴京,与7家全国学会面对面进行了对接;

2021年下半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检疫检测学会、中国材料学会、上海技术交易所“技术交易服务团”等十余家全国学会和科创机构纷纷来青,与海尔、海信、九天集团、中以客厅、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开展定向科技对接服务活动;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以来,区市、功能区、企业等与有关全国学会等签订了24项合作协议,领军企业牵头,会同全国学会和国内高校院所成立了智慧农业创新联合体、中国制冷学会-海尔联合创新中心等,相关单位联合全国学会成立了工业互联网、海洋科技、智能装备等创新联盟、全国学会服务站等产学研融通组织15个,共有46个技术、人才项目签约落地青岛。

在“搭建会展赛科技创新平台”上,青岛同样表现抢眼。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国际水大会、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自不必说,工业互联网与5G论坛、新能源汽车论坛等10余个论坛活动一时风光无俩。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高端科创资源下沉,“催生”了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3、用科创点亮“智”造,青岛未来可期

就在10月19号,证监会按法定程序同意青岛云路科创板IPO注册。至此,青岛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已达5家。这些企业不仅是青岛上市企业总量分布的缩影,也是青岛科创企业发展水平的折射,更是青岛科创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全社会研发费用从244.29亿元增长到294.62亿元,居山东省首位;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从40.73%增长到53.33%,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964家增长到3829家,2019年占全省三分之一;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2020中国创新创业城市生态指数研究报告》,青岛市位居“双创领跑型城市”第10位。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发展的节点上,青岛势必还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发展抓手,继续深化“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

不可否认,眼下的青岛仍存在企业创新主体不够突出、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借由发展来解决。

按照中国科协《“科创中国”三年行动计划》,以及青岛制定的《青岛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2021年行动计划》,下一步青岛将聚焦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重点支持高端装备、智能家电、现代海洋等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而落实到细处,产业链上的细密节点——企业仍然是践行创新的主体。想要在未来城市发展竞速中掌握主动,就必须要盘活这部分主体的内驱力。

青岛对标上海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同样是其中重要一环。由企业出题目,学会、院所做答案,就是在不断深化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服务机制,精准匹配产业需求与科技服务。

同时,做优做强“会展赛”创新平台、汇聚高端科创资源,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都将为这座城市营造更加浓厚的科创氛围。

靠科创来引领发展,是城市的必由之路。青岛,正以科技创新点亮产业新格局,渡风过浪,驶向更为广阔的蓝海。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