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联第一!处于第一梯队!大咖“云聚”,青岛这场海洋盛会发布重要指数
作者:青报观象山 |  更新时间:2021-11-08 13:54

海洋孕育了生命、连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向海而兴的青岛来说,打好海洋这张发展“王牌”事关全局和长远。

青岛有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海洋资源禀赋,也有利用这些资源禀赋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强烈愿望。这样天然的契合之下,全球海洋领域的知名大会纷纷与青岛结缘,在青岛创设,并走向了全球主舞台。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就是其中之一。

10月26日,2021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如约而至,大会以“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侯保荣、张联盟,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黛博拉·格里夫斯,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郭瑞·弗拉基米尔等海内外知名专家领衔,邀请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乌克兰、印尼、荷兰、挪威、意大利、韩国、日本、泰国等12个国家的百余位海洋科学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云聚”青岛。

院士专家通过主旨报告分享智慧,海洋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打通了科研和产业间成果转化的壁垒,一个个联盟的成立为“政产学研金服用”等要素提供了“共舞”的契机。

这是一次聚集全球海洋领域的智库、学术、产业资源的国际海洋科技领域交流盛会。大会发布了海洋科技指数,青岛蝉联中国大陆海洋科技指数第一名;大会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显示,沿海城市中,上海、广州、青岛、深圳同处第一梯队,对总指数的贡献合计为24.5%。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海洋发展寄予厚望,要求山东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山东贡献;省委、省政府支持青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纵深打好经略海洋攻势,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而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既为青岛打通了面向世界范围内吸取发展能量的平台,也让青岛发出了促进海洋强国建设、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声音。

01一年一度的海洋盛会,频获全球“大咖”点赞

自2019年首次举办开始,今年已经是青岛第三次通过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与世界范围内顶尖海洋资源“牵手”。三年里,全球范围内更多人看到了大会的意义,吸引着更多海洋领域的大咖关注、参与。

在今天的开幕式上,无法到场的俄罗斯科学院国家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康斯坦丁·卢坦科特地以视频形式发来了贺辞。他说,不论是对科学家还是企业家来说,世界海洋科技大会链接了全球的智慧,打通了合作的契机,都是全球海洋领域非常重要的平台。

对此,康斯坦丁·卢坦科透露了一个小细节——通过前两届大会,俄罗斯的科学家现在每天都可以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的科学家进行对话,共同探讨海洋科技创新前沿话题。而这,正是大会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在世界海洋科技大会“老朋友”、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眼里,大会早已成为每年必须参与的“保留项目”,今年大会上,他不仅做了主题报告,“输出”了他在海洋防腐蚀领域的观点和成果,还牵头举办了科技成果交易展,向与会嘉宾展示来自42家企业的150余项前沿海洋腐蚀防护成果及海洋新材料产品等海洋科技成果,让大会今年新增了一项亮点版块。

“大会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海洋领域内有口皆碑的盛会,是全球海洋领域‘最强大脑’沟通的桥梁,是一场高质量的院士专家‘年会’。”侯保荣说。

在全球更大的范围内,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已经越来越成为高规格海洋盛会的代表。将格局和眼光锁定在世界舞台上,青岛正不断通过世界海洋科技大会这个平台,进一步深入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用好海洋资源、深耕海洋经济、强化了海洋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02海洋圈大咖汇聚,发出海洋科创的“青岛声音”

要让世界海洋科技大会常办常新,为擦亮国际海洋盛会这张金字招牌,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山东、青岛正通过丰富议程、升级规格,不断赋予这场盛会更多意义。

一场大会“搭载”着全球海洋领域的顶级智库,吸引了与会人员的目光。甚至院士们作完主旨报告之后,往往会被参会的青年科学家们“围住”,或讨论学术话题,或请求合影留念;作为“回报”,院士们“有问必答”。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被问及如何把海洋科技领域的实力转化为海洋产业实力时,言简意赅地给出了建议:要把研究的课题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的发展方向紧密相结合,“空对空”地研究脱离了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很难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产学对接,共享海洋科技发展新成果,作为大会的重要板块,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暨“双招双引”对接会面向全国直播,大会期间共将举办6场,发布涵盖海洋新能源、探测观测、海洋生物资源、海上通信技术、海水淡化、新材料、海工船舶等领域的56项海洋科技成果与需求,打造了一个高效对接的平台。

中挪未来创新科技平台带来的“空间轨道技术”可借助独特的计算机视觉算法及学习机器,分析海量的卫星和遥感高清图片,提前3个月对养殖虾产业链进行风险评估、产量预测、实时监控,并对疾病爆发、生产周期等进行预测;

中以(青岛)国际客厅发展有限公司分享的“4D成像雷达传感器”技术,将传感器安装应用于轮船、汽车、养老院等空间内,实时监测空间内物体变化,进行安全预警,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开幕式上,大会还促进了系列合作的“结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山东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青岛分部(海洋腐蚀与防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与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试验中心、青岛钢研纳克检测防护技术有限公司与光钰科技(临沂)有限公司、山东山科创新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与青岛欧谱赛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约,一批海洋领域产业成果将在不久的将来“喷涌而出”。


大会发布了海洋科技指数,分为国际、中国大陆两个维度。其中国际指标体系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中国大陆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以及27个三级指标。

这是一份全球范围内海洋城市发展的“晴雨表”,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每个城市海洋科技发展的水平。指数显示,青岛蝉联中国大陆海洋科技指数第一名,在全球海洋科技指数中以93.195分继续保持第2位,仅次于洛杉矶。

由万链指数(青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联合研究编制的《中国海洋新兴产业指数报告》也在大会开幕式上发布。青岛表现依旧不俗:沿海城市中,上海、广州、青岛、深圳同处第一梯队,对总指数的贡献合计为24.5%,是我国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当之无愧的支撑力量。

03站上世界海洋发展“主舞台”,青岛有更多期待

盛会与城市,互相成全。这也激发了聚光灯下的青岛,对深邃辽阔海洋的更多想象和期待。

青岛濒临黄海,是一座极富人文与发展魅力的沿海开放城市,海洋经济基础雄厚: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4081.2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再增长21.9%,占全市GDP比重达32%。

青岛拥有国内顶尖的海洋科技实力,海洋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位居全国首位,汇聚了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一流的海洋高校,拥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26家涉海科研院所,涉海科研机构数量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重大平台正在加速建设。

此外,青岛拥有全职驻青涉海两院院士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省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占全国33%,这两个数字在全国都占据第一。

正因为如此,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与青岛相得益彰。

而对于青岛来说,这样的大会也是与全球海洋前沿科技对话的“捷径”,是城市对接全球资源宝库的“通路”。青岛要发展,就要在更大范围内亮出诚意,谋求合作。对于连续承办了两届世界海洋科技大会的青岛来说,办好本届大会,向大会“要发展”的路子更加驾轻就熟。

围绕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医药、蓝色食物、海洋能、海洋探测技术、海洋科技情报及大数据应用等展开研讨,大会不仅打造了海洋学术交流高地,也搭建了“双招双引”平台、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做好了承接更多成果落地的准备。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青岛,正以更加热情的服务办好这场海洋领域学术和产业交流的盛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聆听各位专家对海洋科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给出精彩答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承接相关成果在青岛落地,正是这座城市此刻最为热切的期盼。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