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营造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科协于2023年6月举办为期3个月的“相约江苏 遇见科学——科普打卡少年”公益活动。活动吸引众多青少年打卡社区科普馆,感受科学魅力,引发暑期科普热潮。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丰富管区青少年暑期生活,江苏路街道办事处充分利用“仰望星空”天文科普馆、安防综合体验馆、环保教育体验馆、“一齐守护•绿动家园”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等4个社区科普馆,举办为期3个月的“相约江苏 遇见科学——科普打卡少年”公益活动,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家门口”的科普盛宴。街道还结合活动特别定制了趣味多多、“干货”满满的科普活动打卡手册,参观社区科普场馆并完成手册科普知识答题,可获得场馆专属印章和打卡纪念品,促使小朋友们带着问题探索,边玩边学,满载而归。本次活动正在火热开展中,已承接来自青岛市大学路小学、青岛市实验小学、莱芜一路小学等多所学校的600余名师生及家长参观打卡,开展暑期研学,引起暑期科普热潮。
二、显著成效
一是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活动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为重点,通过“校外课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用“小活动”播撒“大火种”,点燃青少年“科技强国梦”,助推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夯实科技强国之基。
二是科普活动助力全环境立德树人。活动积极挖掘社区教育资源,依托社区科普馆开展“科普打卡+暑期研学”,同步开展民俗手工制作、传统文化体验、暑期安全教育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文化活动,切实丰富青少年课余生活,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更多家庭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良好氛围。
三是科普活动助力群众满意度提升。充分发挥社区科普场馆的“家门口”优势,把社区科普馆打造成居民学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的重要阵地,以沉浸式体验、网红式打卡、专业化讲解、日常化科普,推动优质科普资源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满足基层群众的多样化科普需求,实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共同培育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四是科普活动助力基层科协活力释放。本活动的开展不仅有效提升了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工作者、科技志愿者及社区群众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还进一步激发街道科协工作活力,提高了基层社区的科普服务能力,有效推动科普贴近公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营造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良好社区氛围注入新动能,助力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的良好局面。
三、经验做法
(一)加强活动组织领导,注重整体统筹谋划
街道成立“相约江苏 遇见科学——科普打卡少年”活动领导小组,积极与中国海洋大学、市南区团工委、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青岛市大学路小学等多个管区中小学、气象局、环保局、消防大队等单位合作共建、协同发力,多次召开活动筹备会议,集思广益,完善活动流程,优化活动体验,做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动。着眼弘扬科学精神,聚焦青少年群体,通过科普场馆沉浸式参观、闯关式打卡、科普知识竞答等方式,在中小学生中播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种子,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
(二)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筑牢科普战斗堡垒
街道科协深挖潜力、加强协调,努力争取各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对已有的4个社区科普馆进行定期维护和升级打造,引进消防模拟报警、模拟灭火、知识抢答、消防逃生、垃圾分类互动、天文VR蛋椅等科技感、时尚感、交互感强的科普设备,以“科技感”带动孩子“求知欲”,让参观者在互动性参观和沉浸式体验中获得更多科普知识。
(三)加强讲解队伍建设,凝聚宣教强大合力
着眼活动开展和基层科普工作需要,街道采取自建与共建相结合,志愿服务队伍与专职队伍相结合等方式,加强科普场馆讲解员队伍建设。一是街道、社区挖掘自身潜力,从现有工作人员、公益岗等人员中选拔、培养科普场馆的解说员、宣教员;二是与中国海洋大学、青医附院、辖区派出所、环保局、青岛科学家协会等单位共建,由他们定期派出科普志愿者进行讲解;三是通过志愿招募方式,聘用科技工作者、社区科普爱好者担任科普志愿者。目前街道科协专门成立有一支由30人组成的“科普打卡少年”志愿讲解团,为前来打卡的参观者提供专业讲解。
(四)加强科普活动联动,扩大科普辐射范围
充分整合管区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利用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信号山公园、骆驼祥子博物馆、大学路-黄县路网红打卡地等独有资源,与大学路咖啡节、“艺”一起来艺术市集、全民运动会、“走近老舍”公益诵读课堂等活动有机结合、“跨界”联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推广活动,扩大科普辐射范围。